在中国浩瀚的艺术长河中,真正能够被载入国家记忆的艺术家寥若晨星。那些作品能够进入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的殿堂级艺术家,注定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时代文化的象征者。覃绍殷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与国家荣光同频共振的巨匠。他用九十余年的生命,把漓江画派推向巅峰,用一幅幅传世画卷,把中国山水与民族精神,永远镌刻在国家的史册中。

覃绍殷的作品,注定要写进共和国的记忆。1988年,《红军坳》被毛主席纪念堂珍藏。1989年,《漓江烟云》入驻人民大会堂,《清滩览胜》被天安门城楼永久悬挂。此外,周恩来纪念馆、京西宾馆、中央电视台、湖北省图书馆等十余家国家级机构也纷纷收藏覃绍殷的作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覃绍殷的艺术,已经从个人的追求上升为国家的文化象征。他的画,不再只是山水,而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国家记忆的永久注解!

覃绍殷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与新中国同频共振的文化见证者。1979年,叶剑英副主席接见覃绍殷;1988年,迟浩田副主席出席他的艺术活动;1993年,政协副主席宋任穷、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为他的画展助阵;2001年,朱镕基总理再次会见,给予高度肯定。半个世纪,四任领导接见,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覃绍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画面。这不仅仅是荣誉,这是对他艺术地位最直接的证明:覃绍殷的画,代表了时代!

覃绍殷1931年出生,28岁办学,35岁立系,45岁建院。

他的一生,几乎覆盖了整个新中国的美术史。

从建国初期的艺术探索,到改革开放的文化繁荣,再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他用一生见证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壮大。有人称他是“艺术史的活化石”。这并不是修辞,而是事实。

他活跃于李可染、刘海粟、吴作人、关山月等大师的时代,与他们同台挥毫,共创中国美术的黄金时代。直至今日,他仍然是漓江画派的掌门,是中国画坛最后的巨匠之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而覃绍殷的漓江山水,则是“甲天下”的艺术符号。他毕生专注于漓江山水的描绘,把漓江的烟雨、峰峦、倒影、渔火,化作一幅幅永恒的艺术诗篇。他的漓江,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而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坚韧与灵动,象征着山河的雄浑与水墨的灵魂。覃绍殷的漓江,已经成为漓江题材的巅峰与典范,任何后来者都无法超越。

覃绍殷的画,不再只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而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他的《红军坳》,是红色精神的象征;他的《漓江烟雨》,是自然与民族气韵的交响;他的《清滩览胜》,是国家象征的艺术注脚。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国故事的艺术化呈现。覃绍殷用画笔,把历史定格,把民族精神传承。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文化记忆,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表达!

艺术市场瞬息万变,但有一个规律永远不变:被国家殿堂收藏、被历史认定的作品,必然会成为市场的永恒高地。覃绍殷的作品,已经获得了最高层面的收藏与认证,这为其未来的市场价值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保障。今天收藏覃绍殷,就等于与国家记忆同在,就等于锁定了未来市场的价值高点。覃绍殷,不仅仅是艺术大师,更是市场投资的“硬通货”,是最后一座价值高地!

覃绍殷教授,用一生的笔墨,把漓江写成了民族的史诗;用一幅幅画卷,把个人融入了国家的记忆;用九十年的耕耘,铸就了民族艺术的丰碑。他的作品,国家收藏;他的艺术,人民敬仰;他的名字,必将与共和国同在!今天,当我们仰望天安门、走进人民大会堂、追思毛主席纪念堂时,我们不仅在看国家的象征,也在看覃绍殷的画!漓江掌门,画坛北斗;国家殿堂,永恒丰碑!覃绍殷——注定是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艺术巨匠!
上一篇:外国友人在威海体验中秋“团圆味”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