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浮动间,中秋的脚步日渐临近,团圆的期盼也愈发浓烈。近日,来自泰国、蒙古、俄罗斯的8名山东大学(威海)外籍学生,来到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街道伴海社区体验传统习俗,沉浸式感受中国节日的独特韵味与温暖。

“大家看,这些带卡槽的木板是花灯骨架,对准接口轻轻一按,就能拼出灯框啦!”活动现场,外籍学生与社区的孩子们围坐成圈,桌上摆放着彩纸、灯架、小彩灯等材料。在社区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大家兴致勃勃地粘贴彩纸、拼接框架、安装灯串,一个个兼具创意与传统的花灯渐渐成型,有憨态可掬的玉兔灯、皎洁圆润的月亮灯,还有清雅绽放的莲花灯……

“这是我第一次做花灯,特别有意思!”来自泰国的Bunlong Weerapot听完讲解,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当亲手制作的花灯亮起暖光时,Bunlong Weerapot的脸上满是惊喜,“点亮的那一刻我太开心了,能和中国小朋友一起过中秋,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制作过程中,笑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小小的花灯成了连接欢乐的纽带。

这边花灯制作刚近尾声,那边提前备好的月饼食材已飘来阵阵甜香。社区志愿者将揉好的冰皮面团、豆沙馅,逐一摆上桌。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细致讲解:“大家先把面团搓成圆球状,再轻轻按扁,接着把豆沙馅裹紧在面皮里,最后放进模具中轻轻一压。你看,一枚花纹清晰的冰皮月饼就做好啦。”

有了制作花灯的“成功经验”,外籍学生和小朋友们做月饼时更有信心啦。来自俄罗斯的Mikhailova Diana跟着志愿者的示范,一步步包馅、压模。当一枚粉色月饼脱模时,她立刻拿起手机,把自己做的月饼和花灯摆在一起拍照留念:“我特意选了粉色面团,压模的时候特别好玩,刚尝了一口,月饼也特别好吃。”

尽管语言不通,但外籍学生与小朋友们总能用手势、笑容达成默契,你帮我递一张彩纸,我教你捏一个面团,现场暖意融融。这场中秋活动,不仅让外籍友人们解锁了花灯、月饼等传统手艺,更在欢声笑语中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桥梁。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传统节日,虽然家人不在身边,但和大家在一起,就像和家人团圆一样,特别温馨。”来自俄罗斯的Akimova Kristina笑着说。另一位俄罗斯学生Cholbodukova Saiyyna也对威海满是好感:“威海有山有海,城市特别干净,这里的人都很友善,经常主动帮我们。在这儿留学的日子里,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知识,收获特别大。”

此次中外共庆中秋的活动,是环翠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未来,环翠区还将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中外交流活动,让更多外籍友人走进社区、融入城市,在体验传统文化、感受生活烟火的过程中,读懂环翠的温暖,爱上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张华洋 张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