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3421字,读完约9分钟

主持人:大家好。 欢迎来到新华采访。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的新华采访也特别给大家带来了党史知识大讲堂系列的节目。 今天,我们特别应邀担任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曹普教授,向大家说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伟大历史转折的相关问题。 欢迎曹教授。

曹普:大家早上好。

主持人:曹教授,我们知道在党的90年历史中,两次会议特别重要。 一次是遵义会议。 一届是在1978年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从而改变了党和国家快速发展的命运。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首先想到的是当时的历史背景,那么首先请曹教授介绍一下当时的国内背景怎么样?
曹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可以从建党90年开始谈。 90年前我们党刚成立时,中国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两个历史使命:一是要求民族独立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独立的任务,经过28年的民主革命,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完成了这个使命。 1949年我们党执政后,实际上为完成第二个使命,即富强国家的使命而奋斗。

应该说我们建国后选择了通过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繁荣富强,从1956年开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后,我们开始摸索社会主义的做法。 应该说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探索的开局很好。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从1957年开始,我们在建设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挫折和问题。 特别是从1966年到1976年发生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和国家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邓小平后来说他犯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1957年以后,我们犯了20年左右的错误。 并不是在这20年间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政治上,总结起来是混乱的状态,经济上是缓慢发展、停滞的状态。

文革结束后,我们遇到的问题相当严重。 小平反复反省并强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他说社会主义应该有她的优势,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后应该逐一发挥这种优势。 但是,建国20年来,我们没有发挥这一优势,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没有达到我们曾经预想的那样好的迅速发展。 所以文革结束后,有必要改变这种状态。

主持人:我刚才介绍了国内背景,请联系国际背景。 特别是像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周边的一点国家一样,他们的迅速发展怎么样?

曹普:在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在引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迅速发展道路上,我们犯了一点错误,所以挫折了,走了弯路。

但是,在此基础上,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周边的一点国家和地区,在此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迅速发展。 二战后,世界上兴起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都实现了新的高速发展。

例如,美国经济从1961年到1969年连续增长了106个月。 欧洲经济通过在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迅速摆脱了战后的困难状况,同时实现了恢复性的迅速发展。 日本应该说战争对经济破坏很严重,但从1956年开始实施经济自立5年计划。 这个计划于1960年完成,从1960年到1979年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过这两个计划的实施,持续了15年的经济在这个阶段增加了七八倍以上。 在日本1964年举办的奥运会,他在奥运会举办3年后gdp超过英法,第四年1968年超过德国,位于资本主义世界gdp总量的世界第二位。

与这些国家相比,应该说中国落后很多。 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我们常说的四小龙也高速发展了。

因此,总的来说,召开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双重威胁的结果。 一是国内困境,一是外部竞争的压力,要促使我们改革,建设新的社会主义,寻找繁荣国家的道路。

主持人:那现在回想起来吧。 当时,如你所说,外部竞争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是如何理解和感受中国和周边国家这样巨大的快速发展差距的呢?

曹普:应该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对外交流很少,对外面的世界也不太了解。 粉碎四人组,文革结束后,我们的国内形势发生了严重的变动,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比较缓和、松弛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急于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1978年发生了海外视察的热潮,当时从1978年1月到11月,11个月内,仅经由香港和香港考察的国内各种团体就有529次。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谷牧领导的前往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西德的欧洲五国集团。 当然,包括邓小平在内,还有一点外事访问活动。 这里说的第一个是经济考察团,第一个是去日本和西方的发达国家。

谷牧这个团对后来我们进行对外开放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小组于5月2日出国,回到6月6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了欧洲五个国家、15个比较大的城市、80多个公司、学校、大工厂等单位。 所看到的深深震撼了这个团的成员。 这个团的成员大概有30人,一部分是正部级、副部级的干部。

他们回来后,6月22日向中央提交了报告。 6月30日谷牧提交了专业报告。 当时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人是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其他政治局委员参加了谷牧的报告会。

该报告从6月30日下午3点进行到晚上11点,谷牧讲述了许多代表团在欧洲访问期间看到的情况。 应该说这次会议对我们后来实施经济改革的决定和对外开放政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们看到了中国和外面的差距,他们不仅看到了,还看到了很多对外访问团。

主持人: 1976年,毛泽东去世,“四人组”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的迅速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但是,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两年后召开的,伟大的转变是在两年后实现的,这其中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请再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曹普: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提出“两个一切”,在1976年粉碎四人组,文革结束后,中国的迅速发展迎来了重大转机或说是重大契机。 但是,要把这样重大的转机和契机变成现实并不容易。 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还不能很快实现这个转变。 特别是“两个全部”的提出更妨碍了这一转变。

其中就华国锋的作用来说,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组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粉碎四人组后他也想改变中国的面貌,但关于加速快速发展,谋求对外开放等也有一点想法和主张。 但是,在他执政期间,两报一刊于1977年2月7日提出了所谓的“两个一切”:所有毛主席的决定我们都必须坚决维持。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执行。

这种“两个全部”,如果是某个同志的话,四个人的帮助没有被粉碎,“两个全部”做不到任何事件。 小平后来还说“两个一切”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想原封不动地重复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那样中国一定很难开辟新的道路,很难开辟快速发展的新天地。

包括1977年8月召开的党在内的十一大和1978年初召开的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本来是开启新时代的时间,两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和政策,但都没有完成开启创新期的任务。 所以,这两年在一起徘徊。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还想知道“两个一切”这种“精神束缚”是如何打破的吗? 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是如何实现的? 邓小平对“两个一切”有什么态度呢?

曹普:应该说“两个一切”明确表示了反对邓小平的意见。 1977年4月10日他在给中央写信中提出,必须正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对比了“两个一切”的不正确、不完整。 后来他又继续说“两个一切”不行。 根据“两个一切”,让我就业的问题不清楚。 他说马克斯和恩格斯从没说过“两个一切”的问题。 列宁也没说过。 毛泽东自己也没说过话。 因为这“两个全部”应该站不住脚。 但是,小平的故事没有公开报道,大家也不知道有。

打破“两个一切”是重要的副本,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副本,这个副本可以从主题中看出其首要意义。 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不是实践。 实际上排除指示等个别词语。 当然,矛头会比较“两个全部”。

所以,文案发表后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这就是真理标准的抵抗。 发表复印件后,很快这个复印件被指控是断旗复印件。 政治上说“不好”。 包括参加文案发表的东西。 支持文案的中央领导同志包括胡耀邦同志的批评,他们的压力很大。

123下一页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