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887字,读完约2分钟

5月22日,卫生部宣布,从去年12月开始征集了762项关于地沟油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提案。 卫生部初步明确了四种仪器法和三种现场可采用的快速法,目前正在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 5月22日,人民网)

从去年年末开始公开征集地沟油的检查方法,征集了700多种检查方法后,最终初步明确了“4个器械法和3个现场可采用的快速法”,卫生部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社会价格,取得了可见的“成绩”。 这种检查方法的获得表明地沟油检查进入了新的行业,尽管上述几种方法的效果还在等待时间检查,但其现实价值和社会进步意义仍然不容低估。

但是对于如何获得检测地沟油,我们不必为此感到高兴。 这个最初的“做法论”和“结果论”之间天然存在矛盾:有良好的检查方法,并不意味着地沟油的乱象可以由原因处理。 或者,再先进的做法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好结果。 “做法”是“死”,如何有效地采用它,发挥好的作用,依然取决于监管者的态度和决心。 已经有检查方法的“三聚氰胺”、“β受体刺激药”、“苏丹红”、“工业色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监督管理部门早就掌握了实际的检查方法,但上述“有毒有害物质”有时是奶粉、猪肉、鸭子的

年9月,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在后续打击之下,成百上千吨地沟油露出原形。这些“打击成果”就是在没有“检测做法”的情况下获得的。这证明了单纯的依赖“技术”,并不能处理有毒有害食品问题,也不会让公众放心。当然,卫生部门对获得地沟油检测做法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探寻态度还是令人敬佩的,公众更希望将种精神延续到执法和监管环节中,公众更希望有一个更强大、更完整的监管体系来兜底。

总之,任何一个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做法”依然是“做法”的范畴,归拢到执法环节不过就是一个“证据”价值,夸大“检测做法”的效果实不足取,我们更加要的是切实可喜的结果。(毕晓哲)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