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2002字,读完约5分钟

选择城市化道路的中国新世纪面临着很多挑战

低价模式很难继续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处理新的问题

中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推进城市化的潜力很大

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中的“胡熙庸线”要统一中西部

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不能以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入城定居的前提条件,也不能强制要求农民离境。

文/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到1.59亿人,农民工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结构,构成了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

很多城市农民工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但不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把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尽可能多的符合定居条件的流动人口逐渐转变为流入地居民,吸引农村富裕阶层劳动力和城市外出务工者近期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今后20年,我国依然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54%左右,年为59%左右,2030年为66%左右。 这意味着到2030年的20年间,我国将增加城市人口3亿左右。

农民工融入城市六难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调查中,我国在城市就业,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主体是农民工)计入城市常住人口。 按这个口径计算,现在四个城镇的常住人口中有一个是外来流动人口。 这证明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工的城镇就业。 外出务工者中,直辖市就业者占8.8%,省会城市就业者占19.4%,地级市就业者占34.8%,地级以上城市就业者合计占63%。 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居住有长时间化倾向,现在城市的就业时间平均为5.3年,超过5年的占40%,超过10年的约占20% (根据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年调查数据)。 。 “移民”的倾向逐渐明确,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事实的“移民”。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低,在城市定居的门槛高,难以融入城市也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种表现:

是农民工孩子们的教育服务不足。 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是幼儿大多流动进入还是条件不好的民办幼儿园。 在义务教育中,20%以上的农民工孩子不能进入全日制公务中小学。 高中教育中,在城市出生,在城市接受完全义务教育的农民工的孩子很多,想在当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但是,由于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的登记制度,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登记参加高考,由此,跨省农民工的孩子们必须在中考或高考前回到流出地的省学习,对农民工的孩子们进行教育

二是农民工看病难的问题突出。 由于新农协的清算限制、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农民工自身经济状况等原因,广大农民工很难获得城市正规医院的医疗服务,患病后的自我医疗比例很高。 农民工主要从事低工资、高危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多,职业安全防护差,职业病患病人数增加,职业病防治情况严峻。 近年来,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达到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农民工群体性职业病不断出现。

三是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例很低。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略高,此外其余城区职工社会保险的比例不超过30%。 农民工的投保率实质上难以提高,第一个原因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对收入高。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收入来源不稳定、水平低,承担了自己的支出和养家糊口的费用后,支付社会保险费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由于农民工流动性相对较大,城乡社会保险之间的制度间转移方法尚未制定,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各个公司为了减少价格,违反了《社会保险法》,不给农民工投保或者以派遣劳动的形式逃避投保义务。

四是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严重不足。 政府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经费少。 公司不把文化服务作为农民工的重要权益,对文化生活的关心少,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少。 许多农民工缺乏文化生活,缺乏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法。

五是农民工住房保障程度低。 大部分地区不以农民为住房保障对象,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基本不向外来农民工开放,比较农民工优势的租赁补助金和实物支付政策也不足,农民工住房保障水平低,公积金缴纳率 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弱,城市居住条件差,有些农民工依然住在不好的房间(地下室、小屋区、车间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第六,农民工很难在镇上定居。 一点地方户籍改革首先是比较本领的非农户口,但跨行政区流动人口户口几乎不开放。 有些地方的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接触到嵌入那里的福利制度,或者设置门槛很高,农民工很难逾越。 吸引农民工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定居的政策不够充分,农民工到城市定居的进展总体缓慢。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