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3793字,读完约9分钟

在推进组织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大和小、收入和开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随着中国铁路总企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陆续更换新的牌匾,新的机构改革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

机构改革广泛,文案丰富,由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机构改革方案,新部门职能、机构、编制明确,进而调整其内部人员,职能细分,尚需时日。

据《展望》情报周刊报道,中央高层对这次机构改革和推进职能转变的执行有辩证的思考和明确的评价。
长期从事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熊文钊教授说,在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体系下,实际上总是有一条主线,是行政权力结构的优化。 “行政权力结构的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他认为这次改革方案的整体特征鲜明,可以归结为16个字。 也就是说,“轻的轻的重,重的重,轻重有区别,设有度”。

关于权威专家的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行政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将政府职能转变到哪里,如何转变。 在改革过程中,仍有瓜熟茎落,水成渠,条件成熟,形成共识者先推进,能修正者先修正。

最重要的是,在推进组织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大和小、收纳和释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只有这样,改革才能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并不是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很大

根据新的改革程序,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了2个,副部级机构的增减抵销数没有变化。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了25个组成部门。

在这项改革中,国务院的组成部门部委的数量只减少了两个,但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政府机关的数量依然比欧美各国略多。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可以发现这项改革直接关系到责任调整的部门。8个部委(原铁道部、原卫生部、原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改委、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业部)、5个直属机构(原信息出版局、原广电总局) 再联系有关职能转变部分的文案,本轮改革涵盖了国务院的多个部门,可以说不仅仅是“27-2=25”的简单加减运算的问题。

“机构改革是指所有职能部门‘贪婪求全’,还是机构设置越少越好? ”权威专家的分析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很大,有些部门是专业职能部门,有些部门是综合部门。 综合部门需要的是可以实行大部门制,但不是所有的综合部门都实行大部门制,不是所有的相关功能都在一个篮子里,重要的是如何看慈悲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玉凯告诉本刊记者,实施大部门制的管理结构并不是部门越大越好,政府机关的设置并不是越少越好。 其权力必须与其承担的责任一致,规模必须与其承担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规模一致。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从以往的改革实践来看,一些机构在精简人员后,会根据职能需要从下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借调人员。 有些机构变更为事业单位后也行使行政职能。 机构总数的人员规模没有实质性减少。 因此,机构改革不应盲目减少机构,缩小规模,而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定不同的机构、不同层次的功能和权利责任。 应该以提高政府业绩为出发点,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立足点,建立适度规模的政府。

熊文钊说:“因此,这次改革方案妥善解决了大与小的关系,体现了切合实际的精神。”

权利解放权需要缓和

在历史机构改革中,权限的容纳一直是改革的一贯点,也是中央地关系的关键。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事务局的负责人在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方案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确定“简政放权是改革,强化也是改革”,说“一方面放权,另一方面需要强化”。

权威改变政府职能需要放权,需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和积极性,但这不应该下放任何权利,应该下放,应该加强也应该加强,有些职能过于分散反而不能成为战斗力。

专家说,这次机构改革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权力,这可以弥补过去职能交叉的缺陷,改变“大家来了,大家躲起来”的状况,有助于缓解现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混乱状况

从横向来看,以大部门制改革为突破口,从能处理职能交叉问题的纵向来看,科学配置中央和地方的功能权限,有助于处理“上下功能的共同体”的问题。

权力的“放”和“收”,其重要方面之一是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专家认为,中央需要充分解放,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加强监督,杜绝地方和部门对中央政令阳产生背叛。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几个问题的决定》中确定了“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任”。 根据中央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大体,确定中央和地方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管理责任。 ”。

但是实践上的难点是如何把握中央和地方并存的“度”。 研究者认为,必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反复中注意,如何整理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两种积极性,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熊文铅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很大。 地方政府面临迅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巨大压力,其权限必须符合其职责。 中央也必须允许地方在实际业务中具有相应的灵活性。 但是,地方政府也需要提高大局意识,更好地承担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

在刚结束的新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的政策尽量符合地方的实际,减少一刀切,确定地方必须有空之间。 地方要加强全国一局的理念,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实行禁止。

政府归政府社会归社会

什么样的政府是能干的政府? 很多受访者认为简单来说,应该转移政府不应该管理的事项,管理政府应该管理的事项,努力不要越位、不坏、不足。

今天经济社会事务千万绪,事无巨细,政府要管理,只有一把眉毛,不但管不了,而且把握不深,不利于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据本刊得知,中央的要求是在管理社会事务中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有些事件政府管不了也管不了,可以让大众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指出,在改革开放中直至今天的中国,社会参与的意愿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增强,政府的奶妈式管理逐渐过时,管理和服务主体多样化的时代到来。 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共服务,解决政府矛盾,培养公民文化不可或缺。

但是,各种社会组织也有难以使用的缺陷。 因此,政府和社会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育研究部的竹立家教授强调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认为解决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在比“政府-市场-社会”更宏观的国家公共管理水平上考虑政府的职能转换。 从整体上考虑政府的行政职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不仅仅是以政府自己为中心谈论政府改革。 这种总体设计的构想符合国际公共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也符合中国改革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明确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边界很重要”汪玉凯说,机构改革应该确定,所有市场都可以的政府都不介入,所有民间组织、社会组织都可以自主管理,政府也应该退出。 对于依赖市场调节和社会组织自治无法处理的问题,政府也必须承担责任,不仅要管理,还要大力管理。

管理和服务不可废除

无论是从迅速发展的立场,还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政府都必须在经济调整、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秩序监督管理中举出“有形”的手。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出现各种制约因素。 特别是在变革升级中,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影响着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该负责任地承担相应的职能。

本刊了解到,政府对如何履行好职能,中央也已经有了确定的要求:切实履行服务职能,政府的管理职能也非常重要,不要忘记必须履行。

汪玉凯认为管理和服务不能偏废,政府必须有机地结合管理和服务两个功能,只说管理,不能束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只谈服务,也不能放松必要的监督管理。

中央党校的韩保江教授告诉本刊记者,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能按静态布局和计划行动,必须依靠市场这一“隐形手”,使市场发挥基础作用。 但是,培养政府的作用是市场处理不了所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为市场提供规则和环境,政府需要为市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转型期政府会为经济健康的迅速发展提供比较有效的诱惑和推动

关于具体如何调整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回答者首先提出了弱化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进一步向市场解放,构建服务型政府。 其次,要加强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职能。 例如建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要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积极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诱惑和规范作用。

有关权威专家指出,随着改革的推进、经济基础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会对上层建筑提出新的要求。上层建筑亦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快速发展的要求,但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通过一次改革就统统处理,有的改革还需要探索、还需要时间,可以进一步积累共识和经验,条件成熟时再作推进。(记者龙在宇)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