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2343字,读完约6分钟

七夕节前后,各种相亲活动都很盛行。 说到相亲,人们常说是年轻人的专利。 其实,老年人也是这个活动的主体之一,进入夕阳的他们对感情的诉求比年轻人更强烈。 最近,据记者调查,厦门的单身老人勇敢地进入婚姻介绍所为自己寻找黄昏恋的数量逐年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十个结婚招募者中有一个是老年人。 而且老年人征婚的成功率比中年人高。 老人征婚失败的理由往往是为了孩子反对。
单身老年人的结婚招募率逐年上升

于先生是厦门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现年65岁。 他告诉记者,7年前,他的妻子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独生子女结婚后开始工作,因此他一个人生活。 老伴去世后的几年,因为工作过着充实的生活,所以寻找老伴,但考虑到会不会被儿子反对,被孙女抱有偏见,被周围的邻居说三道四,所以决定放弃了。

退休后,先生的生活有点寂寞。 儿子工作很忙,偶尔抽出时间看望自己,一个人生活很久了,虽然有朋友也能交往,但是周围总是缺乏能诉说寒冷取暖,在心里说话的伙伴。 “在一个人生活的心里空闲逛,拿6000多元的养老金也没什么意义,一辈子都很忙,想找个合适的老伴陪你度过最后的时光”于感慨。 于是今年4月,他在市有名的结婚介绍企业登记了结婚招募。 “到了我的年龄,找妻子,不考虑她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和长相,希望她照顾人,每天在心里告诉我。 ”于先生微笑着说,几个月前,他“看着”60多岁的女性。 现在他们每天早上邀请太极球,晚上一起出去散步,谈论孩子和家庭琐事,比以前充实多了。

像先生这样的例子不少。 记者访问了厦门市有名的婚姻介绍企业,得知现在更多的单身老人开始改变思想观念,进入婚姻介绍所寻找老伙伴。 特别是在2003年10月1日中国实施了新婚姻法,确定了老年人婚前财产的分权后,来这里招募结婚的老业主人数逐年增加。 欧阳经理向记者提供了数据,到2003年,来招募结婚的老年人占整体人数的2%。 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老人征婚的成功率比中年人高

据欧阳经理介绍,来招募结婚的老年人中,女性的年龄集中在45岁到55岁,多数离婚的男性集中在60岁以上,失去配偶的人很多。 与中年人相比,该集团的结婚招募成功的概率更高,相当于青年。 因为对方有车有房等对经济能力的要求很低,不需要带孩子带女性,首先关心对方的性格和兴趣等是否与本人一致,是否有共同的语言。 “他们远离物欲旺盛的社会,比处于事业战斗时期的年轻人幸福就好了。 爱也更纯粹”欧阳经理解释说,很多老人选择配偶的主要条件是“性格符合,有趣的兴趣一致”。

根据与一位老先生的交流,2001年,他因与妻子性格不一致和经济问题离婚了。 因此,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那个声音。 55岁的女教授和丈夫性格不合离婚,之后不仅自己结婚到了婚姻中介企业,还帮助前夫登记结婚。 她的求爱标准是:有房间,即使养老金不太高,也需要共同的语言。

“老年人对对方经济能力的要求不高,但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欧阳经理表示,老人退休后事业迅速发展,经济收入有限,而且人经常得老年病,看病也不少 来此征婚的老人不希望再婚导致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太多,通常希望对方的养老金在800元到1000元之间,有医疗保险等生活保障。

“没有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保障的老人,我们通常不注册。 ”。 欧阳经理说,因为这些人的结婚成功率通常为零。

结婚失败大多是由于子女的反对

有些老年人抛弃了思想顾虑,向婚姻中介企业结婚寻找配偶,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很多老年人结婚失败是因为孩子的反对”,很多孩子担心父母再婚,100年后财产外流,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

一位处级干部退休的老先生,养老金达8000元,有车有房。 老伴去世后,孩子坚决反对父亲再婚的理由只是因为父亲担心100年后财产的分配会出现问题。 之后,老老师的朋友及其孩子多次表达信息,孩子做出了让步,但前提是对方有父亲家等财产的采用权,但没有继承权,结婚前必须进行财产公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父母结婚的看法越来越开放。 2007年,从海关退休的65岁老先生的伴郎去世,考虑到和儿子的家人一起住有很多不便,所以一个人住。 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长期居住容易得老年抑郁症,所以今年7月,儿子和媳妇带着父亲来婚姻中介企业注册结婚。 现在老人在两个有心仪的老伴中两个人选择一个人。

欧阳经理说,她想借导报呼吁社会。 作为孩子,你必须给父母理解和爱。 真正为父母的老年生活着想,才真正爱他们。

意见角度

你只能给他养一条狗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早上的练习。 早上,在金榜公园,我总是遇到花甲上的老人,带着胖狗散步。 傍晚,我穿过公园,走在上班的路上,是还遇到这位老人,还是带着那条狗,夕阳的背影,很单薄,很孤独。

这个老人在那个公园里那么吸引我的目光。 也许是因为他的孤独,也许是因为胖狗。 一天早上,我终于和他说话了。 他是空离家出走的老人,孩子们已经结婚工作了,老伴七年前先走了。 孩子们很有钱,但没有时间想和他一起送到养老院,他宁可“死在那所老房子里”。

从他的话中,我听到无形的“匕首”挂在他的生活中,让他心碎——这就是孤独。 这种孤独在那一刻好像也刺伤了我。 以后我每次看到这位老人都有点心痛。

人生就是出生,老,病,死。 这个“老”字对我们社会来说很紧迫。 老年人不仅要有养老、有助老、有医最基本的诉求,也要有爱老、有伴的感情诉求。 比起贫困,孤独对老年人更可怕。

或许老人不在意衣食无忧的养老院,而是关心一个伴!别让他只能养一只狗! (海峡导报本网记者 林芃 林志聪)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