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本篇文章1452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三沙永兴岛7月21日电题:访问美丽的海上“迷你”城市——海南三沙市驻地永兴岛

中新社记者杨旭

21日上午7点左右,中新社记者乘坐往返于海南文昌清澜港和西沙永兴岛之间的“海上巴士”补给船“琼沙3号”,经过14小时以上的航行,到达三沙市驻地永兴岛。

2007年2月初,当时的海南省长罗保铭(现在的省党委书记)率团慰问了永兴岛驻岛军民,记者和团一起采访,幸运的是第一次品尝到了这种南海明珠的风采。 当时印象深刻的是,经过多年的建设,面积为2.1平方公里的永兴岛就像海上的“迷你型”城市:机场、码头连接岛外。 各种建筑物隐藏在绿树中的水泥路纵横交错的超市、酒店、邮局、银行、医院等服务“岛民”广播电视和网络将“外面的美好世界”送到岛上。
这次,登上三沙市驻地永兴岛,记者热情地走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寻找5年后的“变化”。

仔细调查一下,与五年前相比,这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岛的北京路是有名的路,海南省图书馆的西沙分馆在这条路上。 2009年4月,海南省图书馆在永兴岛建设西沙分馆,为岛上的军民输送文化粮食,开馆时发生了女渔夫为了读书不能卖鱼的故事。 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海南省图书馆西沙分馆现在藏书两万多本,包括22大类。

我们在宽敞清洁的西南中沙事务所的食堂吃早饭。 这里可以吃200多人的饭。 墙上挂着五台电视机。 其中一台正在播放省的卫视节目。

不远,投资1800万人民币的新西沙人民医院正在施工,预计年底录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的医院只有一台高压氧设备、一台心电图机、一台尿检机和简易手术台。 新医院设有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护士室、检查科、放射科、心电图超声波科、高压氧科、药剂室、住院病房等,大幅度改善驻岛军民的医疗条件。

为了向在南海生产作业的渔民提供物流保障,新的5000吨级码头刚刚建成。 我们乘坐的“琼沙3号”停泊在这个宽阔的码头。

我们发现这里的气象台、海洋环境监测等机构的技术含量并不低,其中很多设施在很多城市也很难将其背对背。

永兴岛污水解决项目、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运输项目、渔民村公租房项目等民生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美丽的永兴岛令人向往。

将军林久博得了声誉。 1986年元旦,当时的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了永兴岛,自己种了棕榈树。 之后,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部队领导人等栽种棕榈树苗纪念,现在棕榈树盛行树林,守岛官兵们将她命名为“将军林”。 后来,岛上植树纪念成了习俗。 在西沙气象台的院子里,我看到国家人社部、中国气象局、海南气象局的员工种棕榈树苗。

西沙海洋博物馆是守岛将军的“杰作”。 面积不大,但开阔视野。 各种龙虾标本挂在墙上,大小魏瑁的标本躺在墙角沙滩上,贝壳和鱼标本夺目,珊瑚展示区的各种珊瑚美不胜收。

夺回西沙纪念碑是永兴岛历史的佐证。 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古代被称为七洲洋,郑和下西洋时对西沙群岛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这里位置突出,是南中国海的要冲。 日军于1939年3月占领了我的西沙群岛,在永兴岛修建了一座高9米的炮楼,概要中形容为“我的南海版图上好像扎了钢针”。 现在斑驳的外墙成了历史的印记。 炮楼西侧十几米处,竖立着“海军夺回西沙群岛纪念碑”,签署了“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背面刻着“南海屏藩”四个大字。

目前,西沙旅游尚未开放,永兴岛上的美景和历史文化吸引无数人向往。(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